【心理系必修課】實驗設計是什麼?心理系學生必須知道的5個步驟!

心理系

文章目錄

哈囉你好!我是 CIA 科系星球的 小芸

在舉辦這幾期的台政心理營當中,我們發現同學們會有以下這幾個盲點:

  1. 網站介紹中,看到一大堆課程名稱和專有名詞,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?
  2. 課程都介紹的很簡略,看了也不知道究竟會學些什麼?

事實上,會有以上這些問題的原因,就是因為同學們「沒有深入了解」心理系究竟在學什麼,頂多知道大學有哪些學科,未來有哪些出路。

如果要深入了解心理系,那你一定需要知道在心理系必學的內容,就是「實驗設計」,這貫穿了心理系 4 年的課程,甚至到了研究所都會持續使用的技能,所以如果想要深入探索心理系,了解「實驗設計」在學什麼,就非常重要。

今天,我將一步步告訴你,什麼是實驗設計、會什麼心理系要學習這個內容、以及該如何設計一個心理學實驗,讓你知道心理系究竟在學些什麼!

「實驗設計」是什麼?

實驗設計,指的就是在進行科學研究時,為了驗證某種一假設或解決某一個問題,而按照一定的方法、步驟、程序和原則,針對一項猜測或觀點進行規劃、設計、實施並針對其是否為事實進行分析的過程。

像是我們常聽到的「米爾格倫實驗」(服從實驗),其進行過程到最後做出人們會服從權威的結論,就是運用「實驗設計」的技巧。

實驗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可靠和有效的數據資料,對研究問題作出科學合理的結論,不同的研究問題和實驗目的需要採用不同的實驗設計。

為什麼心理系要學習「實驗設計」?

那麼,為什麼心理系需要學習實驗設計呢?

心理學是一門與「人」有關的科學,因此心理系的學生需從不同角度研究人類行為和內在歷程。透過實驗設計,心理系學生可以針對假說,在控制變數的條件下,進行各種測試和觀察,並將實驗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。

而透過實驗設計,可以為心理系的學生確立研究題目和結果的因果關係,也可以讓學生們透過嚴謹的實驗過程,得到可以分析的有效數據。

如果沒有做好實驗設計,將會使整個實驗得出的結果失去可信度,同樣以我們前面舉的「米爾格倫實驗」為例,如果這項實驗的設計不夠完善,可能會讓實驗過程中出現其他影響結果的因素,而讓整個實驗的統計資料失效,無法得出「人們會服從權威」的結論。

心理系學生如何設計一個自己的心理實驗?

在了解實驗設計是什麼,以及為甚麼要學習實驗設計之後,接下來,我們就來了解要怎麼設計一個心理學實驗吧!以下統整了 6 個步驟,分別是「選擇題目」、「假設」、「選用方法」、「實際操作」、「蒐集資料」和「結果」。

1.選擇題目

選擇題目的方向有兩種,一個是透過「觀察」,像是在社會的生活中,你可以感受到遇到某些事情時大家都會產生某種慣性,那你就可以提出一個假設去做實驗。

像是生理學家伊凡·巴夫洛夫發現,當穿著白袍的助手送食物給狗時,狗就會開始分泌唾液、流口水,進而做了著名的「巴夫洛夫的狗」實驗,進而提出了著名的古典制約」理論

或是從「其他理論」(例如常聽到的刻板印象」或「社會遊蕩,等都屬於心理學的理論)延伸,像是也許你會覺得這些理論也有可能受到某些因素影響,就可以從這個方向來進行實驗。

2.假設

決定主題之後,接下來就是要「提出假設」,這裡可以分為兩個步驟。

第一步是提出假設:「會有這樣的現象,是因為 XXX ……」。接下來是建立此次實驗的「獨變項」和「應變項」,「獨變項」也就是實驗者要操作的內容,「應變項」則是實驗者要觀察的內容,並觀察在這樣的操作之下,實驗的結果會產生什麼改變。

e.g. 我的實驗假設是「從眾行為會因為不同的文化而改變」,那麼獨變項就是「不同的文化」,應變項則是「從眾行為」。

3.選用方法

了解什麼是實驗中要操作的內容之後,接下來就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進行實驗了。
常見的實驗方法有以下幾種:

1.問卷法:用問卷去做調查,了解受試者想法。
2.觀察法:實驗者在旁觀察,了解受試者行為。

像是「阿希從眾實驗」中,實驗者在受試者未發現的狀況下在旁觀察,以判斷線段長短的方式,觀察其究竟會堅持自己的想法,還是跟隨身邊的大眾說出一樣的答案,即使這個答案可能是錯的,以此得出「從眾效應」理論。

3.晤談法:與受試者一對一談話,了解受試者思考歷程等等……,實驗者可以針對自己的實驗主題,選擇適合的實驗方法。

其中,問卷法是最常使用的實驗方式,因為其資訊方便蒐集,也容易理解,缺點是有可能會受到社會規範影響,受試者對題意的理解也有可能不同,造成實驗數據的偏差。

4.實際操作

知道要用什麼方法進行實驗之後,就可以實際的操作實驗了。

操作的類型可以分為「控制組」和「操作組」,控制組只能夠有一個,而操作組可以依據實驗者實驗的獨變項設計,進而知道自己的實驗究竟要操作什麼內容。

e.g. 我的實驗主題是「從眾行為會因為不同的文化而改變」,而文化的不同,以東方人與西方人做對照,那麼控制組就是「東方人、西方人獨自進行線段長短的判斷」,操作組則是「東方人、西方人身邊還有三個實驗者進行線段長短的判斷」來進行操作。

5.收集資料

在實驗的過程中則是會進行資料的收集,例如行為、反應時間或是思考歷程等。

收集資料的時候要注意,要將「混淆變項」,也就是「任何假設以外可能影響我們實驗結果的因素」,降到最低。

e.g. 我的實驗主題是「從眾行為會因為不同的文化而改變」,那麼可能的混淆變項就是天氣、心情或地點或受教育程度等......。

6.結果

收集完實驗的資料之後,最後就是針對實驗收集而來的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,並對結果進行解釋。
舉例來說:


實驗設計
我們招募了50名東方人和50名西方人,隨機分為兩組:控制組和操作組。
在控制組中,參與者將獨自進行線段長短的判斷。
在操作組中,每個參與者身邊都會有三個實驗者進行線段長短的判斷。

數據分析
我們使用t檢驗來分析控制組和操作組之間的差異。
結果表明,當有其他人在場時,東方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從眾,
t(98) = 2.34, p < 0.05。
(當 p < 0.05 即代表這是具有統計意義的數字)

結果解釋
本研究的結果表明,東方人比西方人更容易從眾。
這可能是由於不同文化中對個人和集體的價值觀念不同所導致的。
在東方文化中,對集體的關注和合作是重要的價值觀,這可能導致東方人更容易從眾。
相反,在西方文化中,個人的獨立和自由是更重要的價值觀,這可能導致西方人更傾向於不從眾。

結語

今天的內容,和大家分享了什麼是「實驗設計」、為什麼在心理系此技能很重要,以及和大家分享了,如果要做好實驗設計,會經過這六大步驟,分別是:「選擇題目」、「假設」、「選用方法」、「實際操作」、「收集資料」到最後「結果」六步驟。

會撰寫這篇文章是因為,過往我們在辦營隊時,發現同學們通常上網查了心理系相關的內容,卻不知道「實驗設計」在心理系,佔了非常大份量的內容。因此,我們希望藉由這篇文章,讓你更加清楚心理系在學什麼,避免自己不了解科系所學的實際應用,進入心理系後才發現不喜歡,而後悔了 4 年,這樣是很可惜的。

因此,我們希望可以藉由這篇文章,拆解心理系的「實驗設計」操作內容,讓你更清楚的了解心理系究竟會學些什麼。

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你有所幫助,如果你想對心理系中所學習的「實驗設計」有興趣的話,可以參考 輔大心理系 黃揚名 教授所錄製的【心理學實驗法】系列影片,我們下次見囉!

參考資料

古典制約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刻板印象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你所不知道的刻板印象正在威脅你!刻板印象、偏見、歧視有什麼不一樣?

米爾格倫實驗 – 维基百科

研究狗狗流口水如何贏得諾貝爾獎?帕夫洛夫「古典制約」與消化系統的經典研究

阿希從眾實驗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從「阿希實驗」解讀大品牌都偷偷在用的從眾心理學

阿希的从众实验Asch’s conformity research – 心理学空间

知識數位化專家:Charlie 蘇鈺程

一位致力於用最高效方式做事的懶惰鬼。有天與數位工具相遇,因為太好用了,一頭栽進數位世界,甚至拉身邊的人一起,創造高效的數位國度。

擅長將學習體驗數位化,並搭配多年教學經驗,帶你一起探索未知、玩轉知識!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