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llo!我是 CIA 科系星球的 Charlie,在過往我們舉辦營隊時,發現同學們在探索心理系時,都會提出以下這些問題,我們來看看以下你中了幾個吧!
- 你了解成為心理師、司法心理學家、資料分析師後的工作內容嗎?
- 你好奇心理系出路的薪資待遇嗎?
- 我在高中時,如何培養心理系所需能力?
雖然網路上有很多資訊都查得到心理系的未來出路,但實際上除了心理諮商方面的工作,有關其餘職缺的介紹並不多。同時,我們也很難找到一份擁有詳細出路待遇,及未來產業趨勢的資料,我們該怎麼辦呢?
別緊張,我們聽到大家的心聲了!因此,以下幫大家整理出了有關心理系未來發展的 3 個大重點。今天就讓我們從「心理學的本質」開始,帶你一步步了解,心理系的未來發展吧!
一、「不只是傾聽」,心理系不可不知的大秘密!
我們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心理系畢業出路,「心理師」開始談起吧!
台灣每年有 230 人接受心理諮商,而有 1/10 的人會需要進一步精神科的治療。而根據調查顯示,情感性疾病的患病人數也有上升的趨勢。這代表著台灣社會越來越注重心理健康,而「心理師」這個職業也逐漸受到重視。
但我們真的了解心理師在做什麼嗎?心理師是不是只要傾聽他人的煩惱就好了?
「諮商」、「臨床」大不同
目前心理產業的工作內容,分成了「諮商」和「臨床」兩大類。
「諮商心理師」負責一般心理狀態與功能衡鑑、發展偏差/社會適應 / 認知 / 情緒 / 精神官能症相關諮商與治療;而「臨床心理師」除了上述工作外,還需要協助精神病 / 腦部心智功能衡鑑與治療。也就是說,只有臨床心理師有權利進行處方。
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師,其實不是件簡單的事。畢竟,從小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「了解自己」,身為心理師,不僅要了解自己,還要熟練讓諮商者願意與你交心的「聆聽」技巧,使其感到被理解、問題可被解決,讓他願意下次再來找你諮詢,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。因此如果想成為心理師,還需要考過相應的證書才能執業,是非常嚴格的噢!
「心理師是一個以「自己」作為工具的職業,接觸自己、釐清自己的情緒和感受,提升自我對內在經驗的覺察,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與訓練。」 —— 諮商心理師陳姝蓉
延伸閱讀:《想成為一位諮商心理師嗎?你可能需要想想這些事》
我們可以從陳姝蓉心理師的話得知,成為一個心理師之前,得先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。因為心理師需要很細膩地幫助別人梳理情緒,認識自己。因此在成為一個好的心理師之前,我們得先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,多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,才能夠與他人產生共感,讓諮商者願意與你交心。
如何練習「了解自己」
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,才能了解自己呢?
我們可以在平時養成寫日記的習慣,仔細記錄在生活中發生的事、對應的情緒、如何去處理等等。透過這樣的「覆盤」,我們能再次思考我們是如何消化當下的情緒,同時也能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。
二、「心理學」=「醬油」?
有關心理系畢業後的出路,大家較耳熟能詳的可能是擔任心理師。在大家的印象中,心理師溫和有耐心,總是能替我們撫平傷痛或是建立信心,並在眾人需要時接住大家。
但心理人的未來出路難道只有「成為心理師」這條單一的道路嗎?當然不止。
心理學其實就像醬油一樣,單吃過鹹,但若能夠結合不同的專業,將得以發揮其最大效用!
心理師之外的職涯發展
舉例來說,心理結合商管的「人力資源管理」,是企業與員工中間的「橋樑」。他們能讓組織獲得人才,使員工產生向心力;再比如結合了數資的「資料科學家」,能夠協助企業將收集起來的數據,進行分析,並洞察顧客行為,進而做出顧客更願意買單的策略。
單單從這兩項職缺來看,我們就能發現,心理專業若能和不同領域做結合,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!
再比如說近幾年各大企業開始重視的 UI/UX(使用者介面與體驗),其實也和心理學息息相關。除了軟體介面與網頁外, UI/UX 其實相當廣泛地存在在我們的生活中,比如一個水龍頭,如果他無法讓使用者很直觀的判定如何打開、轉哪邊才是熱水的話,其實就不是一個「好的設計」。同理可知,如果一個網頁無法讓使用者很直觀地去做使用,他可能就不是一個「好用的網頁」了。
而這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覺心理學、統計、測驗、實驗等等,都是心理系會學到的知識,也是近年來職場裡,非常熱門的領域!也因為這樣,心理人也常常揶揄說, UX Researcher 儼然成為了心理學的新本科。
心理職缺比對表
以下幫大家整理了在不同領域的心理職缺與相關專業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!

三、如何從高中開始培養心理系的核心能力「以人為本」
上述和大家分享了心理系大學時,我們可以藉由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,來增加自己未來的職場價值,那麼你可能會問:「那我高中可以先做什麼準備,為自己的心理生涯鋪路呢?」
這邊要和大家分享的,就是心理系最為核心的能力「以人為本」,並和大家分享如何在高中時期就培養自己的這項能力。
何謂「以人為本」?
心理產業的共通點就是與「人」有關,因此心理產業的核心能力就是能夠「以人為本」。
「以人為本」就是在思考任何事情前,都從「人」出發。舉例來說,擔任一位心理師,在給出建議之前,先思考諮商者的立場和想法;擔任一位 UI/UX 設計師,在設計出軟體或網站前,優先要考慮的也是如何設計,才能最貼近使用者的習慣,讓使用者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。
如何從高中開始培養「以人為本」的能力
要想培養自己的「以人為本」能力,我們平時可以練習多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,比如說,在感到挫折、或是難過時,思考「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?」去感受自己的真實狀態;也可以多參加服務他人的活動,比如說到偏鄉小學服務,或是擔任老人之家的志工,讓自己練習換位思考的能力。
無論是向內的自我探尋,或是向外的服務大眾,都能讓你在和自己,或與他人相處當中,逐漸培養對於情緒和感受的敏感度,並學習如何換位思考。
結語:選擇真正喜歡和適合自己的科系才是最重要的!
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心理的未來出路,讓大家知道原來心理系還有「資料科學家」、「UI/UX Researcher」等等的多元出路;也揭秘了要成為一位好的心理師應該具備何種能力;最後幫大家點出了心理系的核心概念「以人為本」,如何從高中就開始訓練以人為本的能力,並切實地實際執行。
為什麼今天我想和你分享這些內容呢?其實是希望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心理系的未來發展。畢竟,如果這個工作領域,會在你未來陪伴著你 2、30 年的時間,那麼我們就需要在高中時,除了好好了解此科系的所學,自己是否喜歡之外,也要好好探討此科系的未來出路,自己是否想要,避免自己選錯科系,後悔不已。
在這篇探討「心理系出路」的文章的尾聲,想和大家分享目前台灣的心理系排名,供各位在未來選校系時參考:
- 成功大學心理系
-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
- 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
- 台灣大學心理系
- 輔仁大學心理系
- 中正大學心理系
-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
-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
- 政治大學心理系
- 中原大學心理系
最後,我們邀請了「台大心理系有清茶學姊」,她與同學們分享了,她在心理系求學時的經歷與心得,如果你想了解進入心理系後的真實面貌,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觀看!
參考資料: